close

  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
  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北路居民樓坍塌事件發生後,老舊建築的安全問題成為了關註熱點。昨天,記者採訪了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張季超,他認為當前中國建築設計標準偏低,如果不提高,類似悲劇還將在幾十年後持續上演。
  張季超認為,城市規劃不夠長遠、設計存在缺陷,施工時偷工減料以及建成後缺少正常檢修和維修,我國建築的平均壽命出現“50年罕見、30年普遍”的奇怪現象,遠低於國家規定最低使用年限。他舉例說,2014 年4月4日,浙江奉化市錦屏街道居敬小區一棟5層居民房發生倒塌事故。該棟居民樓於1994年7月竣工,屬磚混結構,樓板為混凝土空心預製板,其使用年限才20年。
  “設計標準偏低是我國居住建築在各種自然災害下發生倒塌的根本原因。”張季超指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前蘇聯引進了相關房屋結構設計標準(1955 版),它適應當時受到戰爭重創的國家迅速重建的需要。上世紀中葉,我國財政拮据,物資供應普遍匱乏,建築結構設計的低安全度也符合當時政治經濟情況。但是,這個最低標準卻一直執行了50多年,期間雖然經過多次修訂, 但與國際通用計標準(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 相比,我國現行的2010版規範仍在荷載設計值與標準值等方面取值偏低,而材料強度設計值取值偏高。
  在他看來,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鋼材、水泥等建築材料不僅能夠完全滿足市場需要,甚至會出現大量生產過剩的情況。另外,結構造價在整個建築造價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例如,大城市房價普遍在2萬—3萬元/m2左右,中小城市的房價在5千—6千元 /m2之間,但其土建成本僅為1500—1900元/m2左右。增加300—500元 /m2 土建安全成本則可達到國際通用的設計標準,比起上萬元的房屋售價,群眾是可以接受的。他認為,大幅度提高我國建築結構設計的安全度,提高建築結構設計標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
  薛江華  (原標題:在自然災害下發生塌樓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t47mtop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